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关于做好2025年度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人考中心函〔2025〕11号)和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2025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工作计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粤人社函〔2025〕26号)要求,为方便广大考生报考该项考试,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考试设置
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翻译考试”)设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韩国语、葡萄牙语等9个语种,每个语种分为一、二、三级,各语种、各级别均设口译和笔译考试。
(一)口译考试安排
日期 | 时间 | 科目 | 语种 | 考试方式 |
6月21日 | 9:00-10:00 | 三级《口译综合能力》 | 英、法、日、阿、葡、俄、德、西、朝/韩 | 电子化考试 |
10:30-11:00 | 三级《口译实务》 | |||
10:30-11:30 | 一级《口译实务》 | |||
13:30-14:30 | 二级《口译综合能力》 | |||
15:00-16:00 | 二级《口译实务》(交替传译) | |||
二级《口译实务》(同声传译) | 英 |
注:1.二级《口译实务》科目分设“交替传译”“同声传译”2个专业类别,目前仅英语同时开考“交替 传译”“同声传译”,其他语种只开考“交替传译”。通过同声传译考试并符合相应任职条件的人员,可申报评审副高级职称。
2.同语种同级别的《口译综合能力》和《口译实务》两科目考试连续组织。
3.《口译综合能力》科目考试采用应试人员听、译并输入的作答方式,《口译实务》科目采用应试人员听、口译并现场录音的作答方式。
(二)笔译考试安排
日期 | 时间 | 科目 | 语种 | 考试方式 |
6月22日 | 9:00-11:00 | 二、三级《笔译综合能力》 | 英、法、日、阿、葡、俄、德、西、朝/韩 | 电子化考试 |
13:30-16:30 | 一、二、三级《笔译实务》 |
注:应试人员须使用鼠标、键盘进行输入作答。
(三)考试地点
此次考试在21个地级以上市均设置考区,考试详细地址以准考证为准。
二、报考条件
报考条件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资深翻译和一级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51号)、原人事部《关于印发〈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的通知》(人发〔2003〕21号)和原人事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二级、三级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厅发〔2003〕17号)有关规定执行。
(一)报考一级翻译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翻译行业相关规定,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一级翻译考试。
1.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已取得相应语种、类别二级翻译证书;
2.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已评聘翻译专业职务。
(二)报考二、三级翻译条件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二、三级翻译考试。
(三)报考免试一科条件
1.已取得二级口译(交替传译)合格证书的人员,在报考二级口译(同声传译)考试时,可免试《口译综合能力》科目,只参加《口译实务(同声传译)》科目考试。
2.在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二级翻译考试时,可免试《口(笔)译综合能力》科目,只参加《口(笔)译实务》科目考试。全国374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培养单位名单见附件2。
(四)港澳台及外籍人员报考
获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就业的外籍人员及港、澳、台地区的专业人员,符合上述报考条件的可报名参加考试。
三、报考事项
考试报名证明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根据资格考试报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有关规定,考生一旦正式报名考试,无论在考试前后,被发现有不实承诺情形或不符合报名条件的,均会给予报名无效、成绩无效或证书无效的处理,请务必诚信报名。
报考人员可登录中国人事考试网(www.cpta.com.cn)进行网上报名。报名信息填报时间:2025年4月17日9:00-4月27日17:00;网上缴费时间:2025年4月17日9:00-4月28日17:00。
(一)注册
新注册的报考人员须详细阅读报名平台用户服务协议和用户隐私政策,如实填写注册信息;已注册的报考人员直接登录报名系统维护个人信息。
(二)完善信息
1.上传报考照片。报考人员登录系统后,按照提示进行相关操作。首次登录的报考人员,需要上传报考照片。
报考人员必须在中国人事考试网下载并使用指定的“照片处理工具”,上传经该工具审核处理并保存的本人近期彩色半身免冠白底正面证件电子照片后,方可通过照片审核。上传的电子照片将用于准考证、考场座次表、证书、证书查询验证系统,请考生慎重选用。
2.完善个人信息。报考人员进入“个人中心”界面,按照步骤完善相关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历信息、学位信息、工作经历、联系方式等。
(1)报名系统将对报考人员学历学位信息进行在线核查。在线核查原则上需24小时,考生须在报名前预留充足时间、提前完成学历学位等信息补充,以免错过报名。
(2)如报考人员提交的境内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信息无法通过在线自动核验,应在报名前及时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进行验证/认证,下载相关PDF格式在线验证/认证报告,报名期间按要求上传相关验证/认证报告,具体操作方式参见中国人事考试网考生问答栏目相关内容(http://www.cpta.com.cn/question/1525.html)。
如报考人员在考试报名截止前无法及时取得学历学位验证/认证报告,可临时上传PDF格式的学历学位电子文件继续完成报名。考试成绩发布后10个工作日内,一级翻译考试、免试一科报考二级翻译考试中考试成绩达到合格标准且报名期间未上传验证/认证报告的人员,可登录广东人事考试网“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业务办理系统”的“报考条件在线核查”栏目按要求及时在线补交,接受人工核查。
因学历学位认证需要一定办理周期,在学历学位认证申请范围内的报考人员应尽早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申请认证报告。
已取得验证报告的,还需确认报名时报告在有效期(6个月)内。
(三)填写报考信息
报考人员原则上选择工作地或居住所在地市进行报名,已填写的个人信息可直接引用。
(四)选择报名办理方式
在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名中存在虚假承诺行为,或者因严重、特别严重违纪违规行为被记入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诚信档案库且在记录期内的人员,不适用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以下简称告知承诺制)。其余报考人员可自主选择是否采用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报考事项。
1.报考人员选择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报考事项的,须认真阅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报考承诺书》(以下简称告知承诺书),点击“签署”告知承诺书(电子文本),一经签署即具有法律效力,不允许代为承诺。
2.报考人员作出承诺后,可在未缴费且报名截止前撤回承诺。
3.不适用告知承诺制办理报考事项的、未选择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报考事项的、撤回承诺的3类报考人员须按要求提交电子版证明材料。
4.报考人员未选择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报考事项的或撤回承诺的,本年度该项考试中不再适用告知承诺制。
(五)重点人员核查
不适用告知承诺制办理报考事项的、未选择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报考事项的、撤回承诺的、免试部分科目的4类报考人员完成报名信息确认,经报名所在地市人事考试机构在线核查后进行缴费。
(六)缴费
我省统一实行网上缴费,缴费成功即完成报名。逾期未缴费,视为放弃报名。报考人员完成报名后,已缴费用不予退还。按照外文考办字〔2016〕6号和粤发改价格函〔2024〕1073号规定,各级别、科目的收费标准如下:
1.口译考试:一级口译每人500元;二级口译(交替传译)每人每科177.5元,二级口译(同声传译)每人每科477.5元;三级口译每人每科160元。
2.笔译考试:二、三级《笔译综合能力》科目每人66元,一、二、三级《笔译实务》科目每人90元。
如需开具电子票据的考生,可在完成缴费后直接在广东公共服务支付平台查询打印电子票据,考试机构不再提供开具非税票据,具体操作方式详见广东人事考试网-报考文件-办事指南栏目下“广东省人事考试局人事考试网上缴费及开票指引”(http://rsks.gd.gov.cn/kswj/bszn/content/post_3325151.html)。
(七)准考证打印
网上缴费成功的考生可于2025年6月17日9:00-6月20日17:00登录中国人事考试网下载并打印准考证。考生打印准考证后,须认真核对姓名、证件号码、性别等个人身份信息,如发现有误,要在准考证打印截止前通过广东人事考试网“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业务办理系统”在线申办更正。
四、考试有关事项
(一)翻译考试各语种、级别、科目的考试大纲已在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官网(http://www.aticicg.org.cn/)公布。
(二)考生须携带准考证、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和准考证上允许的考试用具参加考试;参加《笔译实务》科目考试可另行携带纸质中外、外中综合性语文词典各一本。专科词典、词汇手册、考试辅导材料等均不得带入考场。
(三)口译考试开始后,迟到的应试人员一律禁止进入考场;考试期间(包括连续组织考试科目的间隔时间),应试人员不得提前离场。笔译考试开始5分钟后,迟到的应试人员一律禁止进入考场,考试开始2个小时内应试人员不得交卷、离场。
(四)应试人员应提前30分钟到达考场并尽早就座,以预留充足时间用于签到,测试输入法,调试播音、录音设备等准备工作。
(五)考试设备使用、作答方式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1.翻译考试系统支持的输入法有:中文(简体)-微软拼音输入法、中文(简体)-极点五笔输入法、中文(简体)-搜狗拼音输入法、英语(美国)、日语(日本)-Microsoft IME、日语(日本)-百度输入法、法语(法国)、法语(加拿大)、阿拉伯语(埃及)、俄语(俄罗斯)、德语(德国)、西班牙语(西班牙,国际排序)、朝鲜语/韩国语(朝鲜语)-Microsoft IME、葡萄牙语(葡萄牙)-葡萄牙语、葡萄牙语(巴西)-美国英语-国际。
2.参加口译考试的应试人员,须在开始作答前测试考试设备录音、播放、输入等功能是否运行正常。《口译实务》科目考试结束后,应试人员须确认其作答录音是否正常。
3.应试人员可登录中国人事考试网,利用模拟作答系统,提前熟悉考试作答界面和考试流程。
(六)考试过程中,应试人员须遵守机考系统列明的考场规则、操作指南和作答要求。如遇考试机故障、网络故障等异常情况,应听从监考人员安排。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难以提前防范的因素致使考试无法正常完成的,应试人员可申请免费参加下一次同科目翻译考试。
(七)为保障考试安全,维护考试公平公正,人事考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考生进入或离开考场、考点,提出规范性要求;查验考生身份证件、所携带物品,必要时可借助专门设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依法收缴考试作弊设备,集中保管考生违规携带的工具、资料等物品;对考试现场秩序和考试组织实施过程进行视频监控;在必要范围内,协调通讯管理部门对无线通讯等进行干扰或屏蔽;其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
(八)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应妥善使用考试设备,保管好自己的作答信息,防止他人抄袭。考试结束后采用技术手段等甄别为雷同答卷的考试答卷,将给予考试成绩无效处理。
(九)考生在考试期间,要遵守考场规则,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若在考试过程中有违纪违规行为的,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社部令第31号)进行认定和处理。涉嫌组织考试作弊、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代替考试、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等犯罪活动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五、考试成绩和合格标准
(一)考试成绩查询及管理
1.考试成绩计划在2025年8月下旬发布,考生可登录中国人事考试网进行查询。
2.参加一级翻译考试的应试人员,考试成绩达到国家统一合格标准的,方可取得翻译专业资格成绩通知书,全国范围内有效;参加二级、三级翻译考试的应试人员,须一次考试通过全部科目,方可取得相应级别翻译专业资格证书,全国范围内有效。
(二)合格标准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33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行相对固定合格标准有关事项的通告》,翻译考试实行相对固定的合格标准,各科目合格标准为试卷满分的60%。根据有关规定或遇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或单独确定考试合格标准的,另行通告。
六、考后在线人工核查
考试成绩发布后10个工作日内,对一级翻译考试、免试一科报考二级翻译考试中考试成绩达到合格标准的,且已作出承诺但报名时身份信息、学历学位信息在线核查状态为“未通过”或“需人工核查”考生的报考条件实施在线人工核查。核查中如需补充提交必要的证明材料,考生须按照报名所在地市人事考试机构要求登录广东人事考试网“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业务办理系统”的“报考条件在线核查”栏目及时在线补交。此类考生应留意报名所在地市人事考试机构通知。
七、监督监管
各地市人事考试机构对报考人员的报考条件,在考前、考中、考后全程开展核查和日常监管。考试成绩发布后,各地市人事考试机构将在网站上对一级翻译考试、免试一科报考二级翻译考试已作出承诺的且全科成绩合格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集中接受社会监督举报。
(一)在核查或日常监管中发现报考人员不符合本考试报名条件的,考试报名无效;取得成绩的,当次全部科目考试成绩无效;取得资格证书或者成绩通知书的,资格证书或成绩通知书无效。
(二)报考人员应接受并配合报名所在地市人事考试机构的核查。打印准考证前,报考人员未按要求接受核查的,考试报名无效,不予办理准考证;考试结束后,报考人员未按要求接受核查的,当次全部科目考试成绩无效。
(三)报考人员有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或成绩通知书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的,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社部令第31号)处理,记入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诚信档案库,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用人单位及社会提供查询,相关记录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核发和注册、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考试诚信档案库记录相关信息视情况向社会公布,并通知当事人所在单位。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八、证书发放和查询
(一)纸质证书
该项考试我省试点证书直邮,合格人员可登录广东人事考试网“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业务办理系统”申请证书直邮(点击详见证书直邮服务须知),申请时间为自全科成绩合格人员承诺情况公示之日起12个工作日内。
其他未申请证书直邮的合格人员,其纸质证书由考生报名所在地市人事考试机构负责发放,具体发放时间将由报名所在地市人事考试机构通知。合格人员可通过中国人事考试网(www.cpta.com.cn)的“证书查询验证”栏目查询资格证书办理进度及验证证书信息。
(二)电子证书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电子证书的通知》(人社厅发〔2021〕97号),翻译考试的电子证书或电子成绩通知书可在中国人事考试网进行下载和查询验证,与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九、注意事项
报考期间,全省各地级以上市人事考试机构开通咨询服务电话(详见附件3)。用户名或密码查询等业务事项可通过“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业务办理系统”(http://123.56.228.71:82/)在线申办。
附件:1.关于2025年度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安排的说明
2.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培养单位名单(374所)
3.全省人事考试机构咨询服务电话
附件1
关于2025年度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安排的说明
一、考生须携带准考证、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和准考证上允许的考试用具参加考试;参加《笔译实务》科目考试可另行携带纸质中外、外中综合性语文词典各一本。专科词典、词汇手册、考试辅导材料等均不得带入考场。
二、翻译考试系统支持的输入法中“朝鲜语/韩国语(朝鲜语)-Microsoft IME &朝鲜语”调整为“朝鲜语/韩国语(朝鲜语)-Microsoft IME”。
三、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培养单位由316所调整为374所。
附件2
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培养单位名单
(374所)
省市 | 院校名称 | 省市 | 院校名称 | 省市 | 院校名称 |
北京 | 北京大学 | 北京 | 华北电力大学 | 河北 | 河北农业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河北师范大学 | |||
北京交通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燕山大学 | |||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河北经贸大学 | |||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河北传媒学院 | |||
北京工商大学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 |||
北京邮电大学 | 北京物资学院 | 河北地质大学 | |||
北京林业大学 | 天津 | 南开大学 | 山西 | 山西大学 |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天津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民航大学 | 山西师范大学 | |||
首都师范大学 | 天津理工大学 | 太原师范学院 |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天津师范大学 | 内蒙古 | 内蒙古大学 |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
北京语言大学 | 天津外国语大学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
中国传媒大学 | 天津商业大学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
中央财经大学 | 天津财经大学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天津工业大学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河北 | 河北大学 | 辽宁 | 辽宁大学 | |
外交学院 | 河北工程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
国际关系学院 | 河北工业大学 | 沈阳理工大学 | |||
中央民族大学 | 华北理工大学 | 东北大学 | |||
中国政法大学 | 河北科技大学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
辽宁 | 大连海事大学 | 上海 | 上海交通大学 | 江苏 | 河海大学 |
沈阳建筑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
大连海洋大学 | 上海理工大学 | 江苏大学 | |||
辽宁师范大学 | 上海海事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
沈阳师范大学 | 东华大学 | 南通大学 | |||
大连外国语大学 | 上海电力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
东北财经大学 | 上海海洋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
大连民族大学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江苏师范大学 | |||
沈阳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苏州科技大学 | |||
吉林 | 吉林大学 | 上海师范大学 | 扬州大学 | ||
延边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江苏科技大学 | |||
东北电力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淮阴工学院 | |||
吉林化工学院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南京审计大学 | |||
东北师范大学 | 上海海关学院 | 江南大学 | |||
吉林师范大学 | 华东政法大学 | 江苏海洋大学 | |||
长春师范大学 | 上海大学 | 南京财经大学 | |||
吉林外国语大学 | 上海政法学院 | 江苏理工学院 | |||
长春大学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 | |||
长春理工大学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盐城工学院 | |||
黑龙江 | 黑龙江大学 | 上海体育大学 | 南京工程学院 |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江苏 | 南京大学 | 浙江 | 浙江理工大学 |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苏州大学 | 浙江师范大学 |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南大学 | 杭州师范大学 | |||
东北林业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温州大学 |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浙江工商大学 | |||
牡丹江师范学院 | 中国矿业大学 | 浙江财经大学 | |||
上海 | 复旦大学 | 常州大学 | 宁波大学 | ||
同济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
浙江 | 浙江传媒学院 | 江西 | 东华理工大学 | 山东 | 临沂大学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南昌航空大学 | 山东工商学院 | |||
绍兴文理学院 | 江西理工大学 | 河南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
台州学院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郑州大学 | |||
浙江万里学院 | 江西师范大学 | 河南理工大学 | |||
嘉兴大学 | 赣南师范大学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
安徽 | 安徽大学 | 江西财经大学 | 河南工业大学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河南科技大学 | |||
合肥工业大学 | 南昌工程学院 | 中原工学院 | |||
安徽工业大学 | 山东 | 山东大学 | 河南农业大学 | ||
安徽理工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
安徽工程大学 | 山东科技大学 | 新乡医学院 | |||
安徽农业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河南大学 | |||
安徽师范大学 | 青岛科技大学 | 河南师范大学 | |||
安庆师范大学 | 济南大学 | 信阳师范学院 | |||
淮北师范大学 | 青岛理工大学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
阜阳师范大学 | 山东建筑大学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
福建 | 厦门大学 | 齐鲁工业大学 | 信息工程大学 | ||
华侨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 | 河南科技学院 | |||
福州大学 | 山东农业大学 | 南阳师范学院 | |||
福建工程学院 | 青岛农业大学 | 湖北 | 武汉大学 | ||
福建农林大学 | 山东师范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
集美大学 | 曲阜师范大学 | 武汉科技大学 | |||
福建师范大学 | 聊城大学 | 长江大学 | |||
闽南师范大学 | 鲁东大学 | 武汉工程大学 | |||
厦门理工学院 | 山东财经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
江西 | 南昌大学 | 青岛大学 | 武汉纺织大学 | ||
华东交通大学 | 烟台大学 | 武汉轻工大学 | |||
湖北 | 武汉理工大学 | 广东 | 汕头大学 | 重庆 | 重庆交通大学 |
湖北工业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重庆医科大学 | |||
华中农业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 | 西南大学 | |||
湖北中医药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重庆师范大学 | |||
华中师范大学 | 深圳大学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
湖北大学 | 广东财经大学 | 西南政法大学 | |||
湖北民族大学 | 广州大学 | 重庆工商大学 |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广东工业大学 | 四川 | 四川大学 | ||
中南民族大学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
江汉大学 | 南方医科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
三峡大学 | 广东金融学院 | 西南石油大学 | |||
湖南 | 湘潭大学 | 广西 | 广西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 | |
吉首大学 | 广西科技大学 | 西南科技大学 | |||
湖南大学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西华大学 | |||
中南大学 | 桂林理工大学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
湖南科技大学 | 广西医科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
长沙理工大学 | 右江民族医学院 | 四川师范大学 | |||
湖南农业大学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西华师范大学 |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广西师范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
湖南师范大学 | 南宁师范大学 | 成都体育学院 | |||
湖南理工学院 | 广西民族大学 | 西南民族大学 | |||
衡阳师范学院 | 广西财经学院 | 成都大学 | |||
湖南工商大学 | 海南 | 海南大学 | 攀枝花学院 | ||
南华大学 | 海南师范大学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
湖南工业大学 | 三亚学院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
国防科技大学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 川北医学院 | |||
广东 | 中山大学 | 重庆 | 重庆大学 | 贵州 | 贵州大学 |
暨南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 | 贵州师范大学 | |||
贵州 | 贵州财经大学 | 陕西 | 西安工业大学 | 甘肃 | 兰州理工大学 |
贵州民族大学 | 西安科技大学 | 兰州交通大学 | |||
云南 | 云南大学 | 西安石油大学 | 西北师范大学 | ||
昆明理工大学 | 陕西科技大学 | 西北民族大学 | |||
云南农业大学 | 西安工程大学 | 甘肃政法大学 | |||
西南林业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兰州财经大学 | |||
大理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天水师范学院 | |||
云南师范大学 | 宝鸡文理学院 | 青海 | 青海民族大学 | ||
云南财经大学 | 西安外国语大学 | 青海师范大学 | |||
云南民族大学 | 西北政法大学 | 宁夏 | 宁夏大学 | ||
昆明学院 | 西安邮电大学 | 北方民族大学 | |||
西藏 | 西藏大学 | 空军工程大学 | 宁夏师范学院 | ||
西藏民族大学 | 延安大学 | 新疆 | 新疆大学 | ||
陕西 | 西北大学 | 长安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
西安交通大学 | 榆林学院 | 新疆师范大学 |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财经大学 | 喀什大学 | |||
西安理工大学 | 西京学院 | 塔里木大学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甘肃 | 兰州大学 | — | — |
说明:
1.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均为“两所学校、独立办学、毕业证不同”,华北电力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为“一所学校、两地办学、毕业证相同”,本表中“地矿油”院校各按照两所来计算,华北电力大学按一所来计算。
2.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所在地为洛阳)已与原信息工程大学(所在地为郑州)合并,本表与研招网保持一致采用信息工程大学的名称。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所在地为南京)已与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所在地为长沙)合并,本表与研招网保持一致采用国防科技大学的名称。
附件3
全省人事考试机构咨询服务电话
报名点 | 考试机构 | 联系地址 | 联系电话 |
广州 | 广州市人事服务中心 | 广州市小北路266号北秀大厦 | 020-83556708 |
深圳 | 深圳市考试院 |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8005号深圳人才园裙楼1楼(福田交通枢纽西侧) | 0755-88227999 |
珠海 | 珠海市人力资源鉴定考试院 | 珠海市香洲区兴华路158号一楼 | 0756-2288109 |
汕头 | 汕头市人事考试管理办公室 | 汕头市东厦路60号二楼208 | 0754-88329783 |
佛山 | 佛山市人事考评管理办公室 | 佛山市禅城区轻工三路18号一座一楼.8、9号窗口 | 0757-83874123 |
韶关 | 韶关市人事考试中心 | 韶关市浈江区浈江大道北22号4号楼五楼503考试服务部 | 0751-8602028 |
河源 | 河源市人事与技能考试管理办公室 | 河源市源城区河源大道北177号 | 0762-3687298 |
梅州 | 梅州市人事考试中心 | 梅州市梅江区新中路82号 | 0753-2128458 |
惠州 | 惠州市人事考试事务中心 | 惠州市惠城区江北文华二路84号惠州市人才服务大楼(市民服务中心12号楼)三楼 | 0752-2872708 |
汕尾 | 汕尾市人事考试办公室 | 汕尾市城区职业技术学校(荷包岭粤运汽车总站斜对面) | 0660-3393252 |
东莞 | 东莞市人事考试管理办公室 | 东莞市南城区西湖路99号广东科技学院北门内22号楼六楼 | 0769-22203889 |
中山 |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服务办公室 | 中山市博爱六路22号政务服务中心B区人社局窗口 | 0760-89817185 |
江门 | 江门市人事考试院 | 江门市蓬江区幸福路20-22号二楼B206室 | 0750-3873700 |
阳江 | 阳江市人事考试中心 | 阳江市二环路208号6楼 | 0662-3165253 0662-2235616 |
湛江 | 湛江市人事考试服务中心 | 湛江市赤坎区南桥南路46号办公楼三楼 | 0759-3119313 |
茂名 | 茂名市人事考试管理办公室 | 茂名市文明北路68号茂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5楼 | 0668-3916623 |
肇庆 | 肇庆市人事考试中心 | 肇庆市端州区信安四路2号肇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楼 | 0758-2271231 |
清远 | 清远市人事考试院 | 清远市清城区银泉北路社科大院9层 | 0763-3386285 |
潮州 | 潮州市人事考试管理办公室 | 潮州市春荣路玉兰园综合楼三楼 | 0768-2130159 |
揭阳 | 揭阳市人事考试办公室 | 揭阳市榕城区建阳路中段揭阳移动斜对面(原劳动保障大楼三楼) | 0663-8233640 |
云浮 | 云浮市人事考试院 | 云浮市云城区高峰街道大降坪100号 | 0766-8818280 |